首頁 » 金澤兼六園-兼具宏大、幽邃、人力、蒼古、水泉、遠景六大景觀元素1031010

金澤兼六園-兼具宏大、幽邃、人力、蒼古、水泉、遠景六大景觀元素1031010

by 紫蝶
金澤城與兼六園地圖
雪吊明信片

相隔一個月後我又訪日本三大名園,所以這是我走訪的第二個三大名園,不到一年後又走訪了第三個名園,不知不覺一年內就走訪完成日本三大名園,進入後不久就可以看到如DM上的風景─徽軫石燈籠。當時剛好楓葉有一點點紅(雖沒有如DM般全紅),這樣的景致真的超美的,難怪一堆人都在那兒拍照,不過也很想看看「雪吊」的兼六園,所以只好買張版畫的明信片代替此行看不到的遺憾。所謂的「雪吊」,是為了預防積雪壓斷樹枝,冬天時會以木頭打樁,再從上頭拉繩子吊住枝幹,形成有如傘骨架的放射狀,也是兼六園冬季獨特的景觀。

金澤兼六園
眺望的風景也很美麗

右上圖是展望台,登高望遠的感覺還不錯,兼六園是前田家的私人花園,由加賀藩4代藩主前田綱紀創建,原名是「蓮池庭」,後來第12代籓主前田齊廣請奥州白河籓主白河樂翁命名。於是兼六園名稱源自中國北宋詩人李格非(即李清照父親)的《洛陽名園記》:「洛人云,園圃之勝不能相兼者六,務宏大者,少幽邃;人力勝者,少蒼古;多水泉者,難眺望。兼此六者,惟湖園而已。予賞遊之,信然。」因為此庭園兼具宏大、幽邃、人力、蒼古、水泉、眺望六勝所以便改稱為「兼六園」。

加賀藩是江戶時代最大的藩,被譽爲「加賀百萬石」。上圖是「內橋亭」,看起來像是浮在霞池上的,由於石柱支撐亭子,而背面緊靠著茂密的樹木,所以給人一種漂浮在水面上的感覺。在日本籓政時代時内橋亭位置於現在的茶店街的中心。因為用橋把兩個房子連接著所以稱為「内橋亭」。下圖是「雁行橋」又稱為「龜甲橋」,據說走過之後可以長命百歲,但現在已年久禁止通行,所以長命百歲只能是夢想囉!?

草地上有不明的菌類
徽軫石燈籠

 

小學生看著徽軫石燈籠的解說牌做筆記
石川縣定異形明信片其中一款為兼六園,並以「徽軫石燈籠」呈現
徽軫石燈籠明信片

近拍地上的植物,看了很有療癒的感覺。彎曲的走道,就像人生的道路一樣,彎彎曲曲地走著,轉彎後的風景常常都讓人意想不到。「徽軫石燈籠」是兼六園的經典景點,2011年日本地區限定特色明信片所發行的石川縣明信片,就是以兼六園的徽軫石燈籠為主角,話說日本地區限定特色明信片也是除了御朱印、名城章之外,我每次去日本就會到處蒐集的寶貝。而這款我剛好除了異形明信片之外,還有其同款的小卡。「徽軫石燈籠」是雪見燈籠的變形體,因為形狀酷似支撐琴弦的琴柱而得名。雪見燈籠主要用於花園或水池,主要功能是照亮水面,常見的是三足燈籠,其中一足在陸上,另外兩足在水中,而徽軫石燈籠則是兩足的設計,一足在陸上,另一足則在水中。

水中倒影
右上圖是「竹根石手水缽」的解說牌,

右上圖是「時雨亭」,左上圖是「梅林」的解說牌
梅林

右上圖是「竹根石手水缽」的解說牌,上方同時有著日文、英文、韓文、簡體中文與繁體中文(話說這兒的解說牌都這樣,感覺真棒)!兼六園為迴遊式庭園,並以人造池為中心,而2024年是兼六園開園150周年。右上圖是「時雨亭」,是提供享用茶點的地方,煎茶附和果子340日幣,抹茶附生和果子800日幣。【兼六園官方網站】

上圖是「瓢池」,左下圖是「翠瀧」的特寫,右下圖是「夕顏亭」
與海石塔石塔
瓢池

上圖是「瓢池」,話說「瓢池」是因為池子的形狀很像葫蘆,葫蘆在日文稱為瓢箪,故稱之為瓢池,池中有一大一小的島嶼。中間可以看到「翠瀧」,從霞池流入瓢池,其高6.6公尺、寬1.6公尺是園内最大的瀑布。右邊是著名的「海石塔」,其來源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加藤清正出征朝鮮後帶回日本,後來豐臣秀吉又贈送給前田家的;另一種說法則是第三代藩主前田利常下令建造並遷移了金澤城花園內的十三層石塔的一部分。左下圖是「翠瀧」的特寫照,右下圖是「夕顏亭」。當初兼六園的營建是由製作瓢池開始,後來第10代籓主前田治脩加建了翠瀧和夕顔亭等設施之後,才逐漸有今日的規模。

右上是「蓮池門料金所」
可以看到遠處的金澤城
一整排的店家
兼六園四季明信片
兼六園黑白素描明信片

右上是「蓮池門料金所」,走出後就可以看見一整排的店家。所以用餐後我們還有回到這裡的店家買金箔霜淇淋喔!蓮池門是兼六園的正門,除此之外,兼六園還有其他六個出入口。在上圖可以看到不遠處的金澤城,參觀之後我們要去找餐廳享用平價的午餐,還到附近的石川縣觀光物產館逛一逛,但在那之前還會先寫一篇我們逛兼六園途中臨時新增的行程「金澤神社」,到了旅行的最後一天才終於有我心心念念的寶地啊!最後附上官網的景點地圖。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