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在台東有什麼好煩憂,來去都蘭新東糖廠文化園區

在台東有什麼好煩憂,來去都蘭新東糖廠文化園區

by 紫蝶
台灣好行東部海岸線
都蘭糖廠站牌
慶祝新東糖廠成立55週年繪製
從對面接到拍攝都蘭新東糖廠
右邊有「都蘭國中」的招牌

新東糖廠文化園區位於台東東河鄉都蘭村,這天搭乘台灣好行,使用東部海岸線一日券,第一站是常常在網路上看到的「都蘭書包」,所以就要去都蘭新東糖廠瞧一瞧。原本還有預計在這裡用餐,但當天原本像要用餐的餐廳沒有營業,所以最後就沒有在此地用餐了。下車後,先在對街拍攝新東糖廠的外觀,圍牆上寫著「1960-2015慶祝新東糖廠成立55週年繪製」,旁邊還可以看到「都蘭國中」的招牌。一直提到「都蘭」雖然跟台語的某個詞有點相近,但「都蘭」其實源自阿美語「A’tolan」,意思為石塊堆積之處,此地被認為是阿美族的發源地。

好的擺手創藝術小店

既然說到「都蘭書包」就要說說這段歷史,這是2010年前後流行的書包(郵差包),外型其實就是台灣傳統的書包設計,那種在我國中高中讀書的時候使用的書包(國小反而不是這種),正面有白色楷體的「都蘭國小」或「都蘭國中」四個大字,其實都蘭國小/國中原本並沒有此書包,但因為閩南語的諧音,坊間就設計此款書包並發售,2005年都蘭新東糖廠中的好的擺手創藝術小店也開始販售此商品,風潮盛行的時候,在都蘭的街道上就有二、三十間販售該書包的店家,直到2017年都蘭國小也正式發售該書包,並在側邊多繡了阿美族圖騰。我自己是沒有買都蘭書包,但對於這種傳統的書包,的確有懷念,所以後來有用加購價買過小型版的麥香書包,畢竟當學生的時代,真的還是最無憂無慮的時候。

一進園區的餐廳
大舞台
茅屋
餐廳外的漂流木
輪胎桌椅
好的擺手創藝術小店的正面
好的擺手創藝術小店另一個角度
一起畫出回家的路

新東糖廠最初是1933年賴文騫私人出資所創辦的製糖會社,並以生產紅糖業務為主,1944年賴文騫邀請高雄望族陳水盤以及陳傅兄弟合夥設立的「東臺製糖場合資會社」。1950年末期有紅糖製糖經驗的新竹人黃木水帶領其家族來到臺東縣都蘭,認為當地種植甘蔗的環境條件良好,因此接手東臺製糖場合資會社並加以修建。1961年工廠開工,紅糖銷售全臺各地,並外銷至日本,深受日本消費者喜愛。1970年代在全台19間糖廠之中,年產量曾排名為全台第一名。1991年由於時代變遷正式關廠停止製糖業務,2002年透過廠方、藝術工作者以及臺東縣政府文化局的共同推動下轉型為「 都蘭紅糖文化藝術館 」,不定時舉辦各種靜態或動態的展演活動,後又更名為「 新東糖廠文化園區 」。【都蘭新東糖廠文化園區官方Facebook紛絲專頁】

紅糖製作過程

國營的台糖公司主要是生產精製砂糖以及白糖,而台灣的紅糖則是由民營糖廠製作,所以在這裡還可以看到可愛有趣的「紅糖製作過程解說牌」,在甘蔗汁中撒入石灰(氧化鈣),再將甘蔗汁加熱即可獲得紅糖,這是種未經過分蜜處理製成的糖(糖還未分離糖和蜜),含有95%左右的蔗糖,保留甘蔗原有風味和營養物質,並帶有類似焦糖的特殊風味。

左邊是糖廠的地圖,右邊是歷史建築解說牌
大煙囪與舞台
畫著大象的公廁
看起來應應該是辦公廳及宿舍
都蘭新東糖廠 

2002年以「 都蘭新東糖廠 」指定登錄為臺東縣歷史建築,可分為製糖工廠、倉庫、辦公廳及宿舍等三部份,其中辦公廳及宿舍群是日式建築木構造。進入文化園區可以看到一個豎立的大煙囪,這是新東糖廠的地標。主建築的製糖工廠目前暫不開放進入參觀,其它空間設置藝術展館、手創藝術店家、咖啡館、餐廳以及民宿等。大舞台旁邊有個畫著「大象」圖案的公廁。

野鏡頭外觀
野鏡頭內部展示
我買的四張單張明信片
一整組的明信片

「野鏡頭」展示許多攝影作品,呈現出大自然的奧妙。「好的擺手創藝術小店」,原本是糖廠的備品倉庫,外面有很漂亮的彩繪牆面。根據店家的介紹為「好的東西擺進來,看到喜歡就來buy,謝謝光臨說聲Good-Bye」。我在這裡購買了明信片單張每張30元共4張,另一套8張200元。明信片後面有些很棒的句子,並用三種語言(中文、英文、阿美族語)書寫著,像是「不要 不要 不要逞強 剛剛好就好」,還有「搖搖擺擺的走路好像在跳舞 在台東有什麼好煩憂」。另外,也順便在後面蓋了些紀念章。

賣冰棒與水餃的店家
好的擺手創藝術小店的整體外觀
牆上的彩繪
另一間彩繪
又是一沒有營業的餐廳
都是古老的課桌椅

算一算也去過好幾個糖廠(含鐵道),不過還有很多糖廠尚未到訪,有機會的話,應該要逐一踩點。原本安排的下一個景點是比西里岸(白守蓮部落),但後來考量公車的時刻表與時間,所以就省略了這一個景點,直接繼續搭公車前往三仙台遊憩區,不過在那兒又遇到超級大強風,這個故事我們下次再敘吧!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Comment